简体中文 / English
        股票代码:603291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核心业务 人力资源 联系我们
员工天地    > 新闻资讯 > 员工天地
公司动态 员工天地 行业新闻

千年传奇﹒稷山土雕大佛
公司名称:稷山联合水务有限公司 作者:张萌 发布时间:2021-6-17 16:47:59

稷山,是一个历史悠久、人文深厚、物产丰富、风光秀丽的好地方,其鲜明的人文特色就是千年大佛、千年枣树、千年古县和中华农耕文明发祥地,简称“三千一地”。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的就是“三千一地”中的千年大佛,千年大佛始创于金代皇统二年(公元1142),现供奉在稷山大佛寺内。稷山大佛寺地处稷山县城东北一公里处的高崖之上,是一座依崖而建的古寺院,寺名原称“佛阁寺”,又因此地居高临下,空气凉爽而称“清凉院”,因寺内供奉着千年大佛坐像,被我们当地百姓俗称为大佛寺。2013年3月,稷山大佛被公布为全国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华夏大佛的范畴里,尽管有驰名中外的四川乐山大佛和西藏强巴大佛,可他们的材质分别是石质和铜质的,而我们稷山的这尊佛像是在悬崖上由一座自然的土丘雕刻而成.它高20米,宽6.8米,并且在历经了近千年的风雨之后,依然保存完整,这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是非常罕见的,所以它被专家和学者们誉为“天下第一土雕大佛”。

说起这“天下第一土雕大佛”的由来,还是一段感人的励志故事。僧人守志和行者丁八二人,游历四方后在稷山的一颗千年板枣树下乘凉时相遇,便一见如故、相谈甚欢,随后二人就想塑一尊佛像来纪念结下的这段善缘,于是二人找寻多日,最终看中了稷山甘泉村外的这块风水宝地,他们便在此处挖窑栖身,削崖塑佛,募化建寺,含辛茹苦十四年,终于在金代皇统二年完成这件善缘义举。《平阳府志》和《稷山县志》都将守志、丁八二人列传作记,永志纪念。

我们这尊土雕大佛体态丰满,比例精确,衣褶自然。衣裙飘带的褶皱都被处理的疏密相间,宽窄有度;大佛的头饰密集罗鬓,鼻梁高挺,两眼端庄,散发着神光;两只巨大的双耳垂在宽厚的双肩之上,嘴角则微翘着,流露出善意祥和的喜悦;他的左手下垂扶于左膝之上,右手上举呈“说法印”的佛手状,这说明,大佛正在为人们讲经说法,赐福降祥;从工艺角度来讲,大佛的头部是用泥塑的,身部是用土雕的,两者完美结合,浑然天成。

过去不少人认为稷山大佛寺供奉的这尊土雕大佛,是佛祖释迦牟尼造像,其实它是一尊弥勒佛造像。首先从中国佛教文化史上来看,弥勒佛造像变化,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印度传入中国的交脚弥勒菩萨形象,大致出现在十六国时期;第二阶段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弥勒佛装形象,大致出现在北魏时期;第三阶段是布袋弥勒,大致自五代开始出现。而稷山大佛寺内供奉的,正是在第二阶段出现的弥勒佛装形象。按照《弥勒下生经》所描述,弥勒佛像具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自然神力无边,变幻无穷。我们的这尊弥勒造像,可说是禅定式或倚坐式佛装形象,双腿自然下垂,这也与释加牟尼佛像有着明显区别,因为释迦牟尼佛像一般是盘腿而坐,与弥勒佛坐姿不同;其次,从稷山大佛寺遗存的历代碑文记载来看,也充分证明大殿中供奉的是弥勒佛造像:①元大德十一年所立的《佛阁清凉院碑铭》:“内塑弥勒大像一尊”;②清康熙二十年所立的《重葺大佛阁并殿廊僧房庄严相好功德记》:“前寺碑以弥勒报身称之矣”;③清咸丰九年《重建佛阁寺碑记》:“一芥须弥化为六丈金身”。只是在民国五年所立《重修大佛寺碑记》中有一句“牟尼镇中央开人觉路”,大概后人就凭这句话而以讹传讹,误将弥勒佛像当作释迦牟尼佛像了。因此很有必要在这里予以说明,以正视听

大佛寺的这尊土雕大佛,自问世以来,饱阅人间风云,历经世上劫难,不仅始终金刚不坏,在天地间岿然屹立,而且极具灵性,且关于大佛灵性的事情比比皆是。首先,据旧稷山县志记载,大佛寺在其建成后的800多年来,曾经历过18次大地震和5次劫难,其中震级最大的是明朝嘉靖三十四年(1555)间的8.25级大地震,据记载“稷山县城垣尽毁,文庙、学宫坍塌”,但是唯有大佛寺这尊土雕大佛和广教寺院砖塔在一片废墟中完好无损,屹立不倒,成为当时稷山的鲜明地理标志和百姓重建家园的心理慰籍。这不仅暗含了“法身不灭,佛理永存”的神秘禅机,也映现着“累经磨难,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伟大精神。更为神奇的是:2004年5月11日的那次雷击失火,大雄宝殿二层全部被烧毁,房背上的椽木纷纷掉落下来,但是都从大佛的两旁和手的缝隙中砸落下来,佛像没有受到丝毫的损伤。这个也就是大佛的灵性之所在了。这场大火之后,稷山县委县政府顺应民意,立即启动大佛寺重建工程。2004年11月11日,是新建的大雄宝殿上梁的日子,当天是阴天,一早上都是阴云密布,当中午11点,主持人宣布鸣炮上梁时,忽然云散天晴,阳光普照!上梁结束后,随即下起了小雨,应验了当地百姓流传的“有钱难买雨浇梁”的风俗预言。

当然,关于这尊土雕大佛还有许多有趣的故事。

佛手生花——传说在很久以前,大佛寺有一位小和尚,因好吃懒做,不做佛事,被方丈逐出山门。小和尚从此产生羞愧之心,在外游历十多年,又返回稷山大佛寺,跪在方丈面前,请求宽恕,愿再次皈依佛门,但方丈却不愿收留他,随口说道:“要想佛祖宽恕,除非佛手生花。”小和尚听后,只好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大佛寺。他走后的第二天,方丈来到大雄宝殿,却惊奇地发现大佛伸开的右手掌上,果真开出了一朵莲花!至此方丈才大彻大悟,急忙命人去寻找小和尚回来,但一切都晚了,小和尚早已云游在外,无影无踪,大佛手心那朵莲花也已悄然凋谢!方丈因此抱憾终身,特在他圆寂前告诫徒弟:迷途知返,善莫大矣。只要一心向善,什么奇迹都可以发生,就象佛手生花!

李自成佛前抽签问卦——传说明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率义军直攻北京,路经稷山时,特地拜谒大佛寺,在佛像前抽签问卦。只见摇中的竹签上写道:“北上如登峰攀岩,回首有无底之谷,醒悟在清凉之处。”他十分不解,就寻问身边方丈此卦何意?方丈双手合十,说道:“阿弥陀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李自成随手把竹签扔在地上,拂袖而去,继续挥师北上,结果进京宣布“登基”没几天,就兵败而仓惶撤出北京,后来在九宫山战败身亡,也有人传言他出家当了和尚。

佛前吓退日本兵——1939年,日本鬼子侵占稷山县城后,四处拆古庙毁民房,搜罗木料砖瓦,用来修筑碉堡,他们来到大佛寺,先是强行拆毁大雄宝殿后面的晴碧轩,然后又进入大殿,准备也在这里下毒手,忽听殿前呼的一声巨响,只见一个鬼子兵头部鲜血如注,当下一命呜呼。后来得知因一个鬼子士兵百无聊赖,摆弄枪支时不慎走火,子弹把同伴打死了,在场的百姓连忙吓唬他们:“这正是大佛显灵啦,你们赶快离开此地,才能确保平安!”领头的日军小队长信以为真,慌忙带人撤出大佛寺。

常藏大和尚悟道向佛——1985年运城市盐湖区有一位年仅16岁的杜姓少年,因经常不善言谈,闭目呆坐。后与家人在稷山疗养期间,他经常一人默默进入大雄宝殿,礼佛打坐,一坐就是半天,一连数月,天天如此,他的家人见到此种情状,心内便明白这孩子与佛有缘,于是便下决心送他出了家,先在洪洞广胜寺剃发为僧,后来辗转到其他寺院修行。30年后,这位杜姓少年已成为一代明寺高僧,荣任中国佛教协会副秘书长、北京灵光寺方丈,他就是常藏大和尚。2014年,常藏大和尚和稷山县人民政府签订合作建设大佛文化园协议。这正是佛前点化,功德无量,乡情佛缘大业必成!

大佛寺在每年正月的二十日,会举行“登高节”庙会,据民国五年(1910)所立的《重修大佛寺碑记》所载“每岁春正廿日,四方男女赴寺拈香者往来不断,即文人骚客饮酒赋诗者,亦车马填路。”由此推断,大佛寺的登高习俗,流传至少已在百年以上。为什么要选择在这一天到大佛寺登高?因为这一天即是佛家的“守护佛日”,又是道家的“招财童子”诞辰,更是汉族一个传统节日“天穿节”,据说是女娲出生日。所以佛、道、儒三教合一,都把这一天作为纪念日,进寺拜佛,登高拈香。自2014年北京灵光寺和稷山县政府合作建设大佛文化园以来,大佛寺恢复了中断已有85年的佛事活动,更把正月二十登高节活动主题确定为“登高望远”。“日行一善”,引导人们牢记《国语》中“从善如登,从恶如崩”的箴言,在登高望远中净化心灵,不断积聚善的力量,自觉培植善的功果,这既与践行社会正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要求相符合,也寓含着“护国安民,弘法利生”的佛家教义。

中国“三教合一”的宗教文化特点是:儒家治世,佛教治心,道家治身,其目的都是劝世喻人,行善去恶,稷山大佛的创建历史和相关传说,始终向人们无言传递着“教人向化,弘法利生”的佛教精神,折射出灿烂的人文光辉,与历代中国人信奉“仁义礼智信”的价值取向有机融合,潜移默化,时时给人以“善”的力量,“美”的昭示。

希望大家在领略过千年大佛的风采后,都能结下喜缘、善缘、福缘!



相关新闻
·三月芳菲绽,金黄百里香
·故乡的年
·厂区雪景美 人心更向阳
·齐心协力战低温 保障生产战风雪
·花开不急,茶香不语
收藏本页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闻资讯 | 核心业务 | 人力资源 | 联系我们
地址:中国·上海长宁区遵义路100号南丰城B座1711室 邮编:200051 Call Us: +86 21 52081230
网站编辑部邮箱:web@united-water.com ICP备案许可证号:苏ICP备2021040120号 版权所有:江苏联合水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